摘要: 厘清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沿线 40 个城市为样本,利用 2012 - 2022 年的统计数据,基于 “暴露度 - 敏感性 - 适应力” 理论框架,设计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描述指标,采用 “逐层纵横向” 拉开档次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运用莫兰指数法、Kriging 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样本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呈明显改善态势,轻度和中度脆弱性城市数占比由 45% 上升至 70% 左右;脆弱性高度和重度城市数占比由 55% 左右下降至 30% 左右;高度和重度脆弱性城市主要在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对应城市,但以下游城市为主,这些城市脆弱性状态较为稳定且未见明显改善。②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空间相关性,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空间聚集现象,邻近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具一定相似性特点。③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投入是驱动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化格局的核心因子,并且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力有所增强。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提供参考